Monthly Archives: March 2012
有感于程序员杂志对何刚的专访文章
下面的主要内容来自于2012年03期程序员对盛大副总裁何刚的专访文章 何刚解释从微软的SQL Server到adCenter的原因 SQL Server这样的系统软件,深度永无止境。但我当时觉得自己在系统软件方面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希望在广度上有所扩展。看到技术杂志封面上都是有关互联网的内容,谷歌的搜索和在线广告热度很高,我也知道微软在这方面很重视,于是想去尝试。 现在回头看,我很庆幸迈出了这一步,让人豁然开朗。发现数据库虽然很重要,但在人们时间生活中只占很小一面。如果真干一辈子,可能会错过很多路上的风景,这也是我后来从微软跳到亚马逊,以及从亚马逊又回到盛大的原因。 感悟: 专业深度加上业务广度,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前景更宽阔的选择。 何刚解释从微软到亚马逊的考虑 我是做系统软件出身,又受到微软工程师文化的熏陶,所以并不想做关于卖书、卖衣服的系统。对于这些业务,技术只是一个辅助的角色。于是想到尝试亚马逊的云计算,它做的是技术,卖的也是技术。当时业界对亚马逊的云计算很推崇,而且正好S3的后台开发经理缺人。 感悟: 对于个人职业的选择,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考虑你所做的工作是不是企业的核心业务。 微软和亚马逊技术人员风格的比较 微软的文化永远是花时间把计划写好,然后再去做。 …我觉得亚马逊的技术人员是一帮黑客,一旦有事情发生,立刻会有人提议尽快采取某种方式讲起堵住。… 我多次问起他们有没有想到中长期怎么解决,他们很诧异,奇怪我怎么会有这种问题。 … 如果系统出现问题,摆在每个人面前第一位的永远都是如何用最快的速度解决用户的问题,而不用管方法是否漂亮,架构是否完美。 亚马逊开发S3花了多长时间? S3是6个人花了半年时间开发出来的,而以微软的做事方式,这样的项目至少需要投入五六十人,需要两年才能做出来。 感悟: 这也许是微软在互联网业务方面的真实写照,耗资巨大却进展缓慢,可能是微软开发的文化不适应互联网追求快速、实用的氛围。 云计算是新技术吗? 其实云计算没有太多新技术,即使相对较新的虚拟化,也有多年历史。它的“新”,主要体现在商业模式上。 绝大多数需要云计算需要解决的问题都很平常,有许多事系统集成领域在过去20年已经使用方法。唯一的区别在于规模。当服务器变成十万甚至百万时,很多问题会重新出现,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又难以预料。 美国经济危机对云计算的推动作用 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以前,亚马逊并没有那么响亮。经济危机来临,VC的资金少了很多,创业公司想生存却不能花费百万美金购买服务器,因此转而租用亚马逊的服务器。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危机来了,对人们不是件好事儿,对云计算却是件好事儿。 后记:刚写完这篇文章,想查一下何刚的资料,搜索出来的最新消息是:盛大云CEO何刚离职 一年内离职两位核心高管,看来互联网这个行业的变化还真快。